提高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是单原子催化剂在工业中应用的关键,然而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调控仍然是一个挑战。[详细]
湖南大学
2021-03-31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郑志军研究组在粗糙表面的弹性吸附接触力学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31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邵路教授带领团队提出界面“分子焊接”高效纳滤膜合成新方法。[详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3-31
此项研究独创性地提出以一种多功能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来替代传统的有毒的有机溶剂制备钙钛矿光伏材料,用这一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稳定性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详细]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3-31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冬教授课题组在癌基因蛋白Ras微秒时间尺度动力学及可成药“隐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30
裸鼠成瘤实验表明,在谷氨酰胺缺失饲料喂养下, DDIT3-敲除的荷瘤生长能够被明显地抑制,提示DDIT3具有促癌功能。[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3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闫文盛教授研究组与孙治湖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的策略,实现了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30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在具有趋化性和炎性特征的CD4阳性毒性T淋巴细胞亚群在甲亢突眼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3-30
该项研究是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医工交叉融合研究,是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肿瘤医院医工交叉联合基金项目“骨肿瘤精准化切除与骨缺损个性化修复建模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详细]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3-29
这些研究结果确立了基于免疫细胞的游动微纳米机器人作为一种潜在的脑胶质瘤精准疗法,用于系统性治疗胶质瘤。[详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3-29
研究发现成年肝脏造血前体细胞向1型天然淋巴细胞(肝脏ILC1,即肝脏定居NK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调控机制,揭示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29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称“量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玉成与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刘雄军合作,从理论上预言了具有扩展但不可热化特征的多体临界相的存在。[详细]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3-26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李莹团队在环境化学领域取得研究进展,揭示了环保烟花爆竹排放的颗粒物在比传统烟花爆竹少15-65%情况下,仍然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详细]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3-26
该研究提出的无需消耗氧化剂的光氧化还原Chan-Lam偶联的概念,为其他体系下构建C-N键提供了设计基础[详细]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3-26
DNA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程性及可寻址性等优点,而成为构建类膜蛋白结构的理想材料。直接在活细胞膜表面构建类膜蛋白DNA纳米结构,结合细胞自身的生理活性,实现特定膜蛋白功能模拟及调控细胞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湖南大学
2021-03-25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探索脑电技术,为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详细]
天津大学
2021-03-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徐飞虎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3-23
目前,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正在积极开展和推动全光太赫兹加速实验平台的理论研究和物理设计工作,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太赫兹加速实验及应用研究平台。
[详细]
清华大学
2021-03-12
近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移动通信专家关秋峰博士开发了一种智能切换决策方案,用于缩短5G网络中的延迟时间。[详细]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1-03-08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锌负极,该团队利用高效的电沉积方法,在锌表面原位沉积一层锌磷合金诱导层,开发出一种可在超高电流密度下和高容量下稳定循环的复合锌负极,并深入研究了表面合金诱导层对复合负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离子转移动力学的影响机制。[详细]
中南大学
2021-03-02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李铁虎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鄢勇研究员、韩国蔚山科技大学(UNIST)Bartosz Grzybowski教授等人带领的团队在纳米晶体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详细]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3-02
该研究构建了可以靶向大肠杆菌并吸附多种细菌毒素的融合脂质体,为耐药细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详细]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21-02-24
首次发现谷氨酸类受体(GLUTAMATE RECEPTOR-LIKE,GLR)可作为非典型主效抗病基因调控植物免疫反应。
[详细]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22
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在离子阱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小组利用单个囚禁离子模拟了量子拉比模型并首次在该模型中观测到量子相变现象。[详细]
清华大学
2021-0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科研人员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在利用涡旋光检测结构手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光子轨道角动量可以高效地探测结构的光学手性信号。[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20
该研究工作报道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全新结构新冠病毒Mpro小分子抑制剂,并从分子、细胞和动物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这些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和抗病毒效果,从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等方面证实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抗SARS-CoV-2病毒药物的潜力。[详细]
四川大学
2021-02-20
这项工作进一步证明了AGN中的TDE事件对于理解黑洞吸积系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预计会发现大量的此类事件,预计将有力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18
该研究推动了对于体内SRD5A2活性失调引发的各类疾病的理解,为基于结构的新药品开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详细]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2-18